
如何预防传染病
传染病预防知识
卫生须知
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核心知识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红眼病,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,烧灼感、痒、分泌物多,一般视力不受影响,检查发现眼睑红肿,睑结膜充血、乳头滤泡增生,球结膜周边性充血,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,结膜囊内有分泌物,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。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,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、穿过的衣服、脸盆,患者摸过的东西,如门把手、公共汽车扶手、各种工具等,均有可能被传染。

预防措施
在家、在校都要养成勤洗手、勤剪指甲的好习惯,避免用手揉擦眼睛,饭前饭后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。
不与家人共用毛巾、脸盆、枕头、眼药水、眼镜等物品。经常清洗枕套、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。
勤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有助于减少病毒滋生。
在校期间如出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时,应立即报告校医,并暂停集体活动和他人接触,如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,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。
秋季腹泻
核心知识
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,潜伏期2-3天,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,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,体温在37.9-39.5℃,继之出现呕腹泻症状,大便呈白色、黄色或绿色,带少许黏液,无腥臭味,每天10次左右。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-9天,前3天症状最严重。

预防措施
勤洗手: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预防病从口入。
饮食卫生:注意饮食卫生,不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不吃“三无”食品。
勤打扫: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,勤晒衣被。
流行性感冒
核心知识
流行性感冒,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潜伏期1~3日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,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不适等,发热一般持续3~4天。

预防措施
日常防护措施: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: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。
勤洗手:养成勤洗手的习惯,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。
勤通风:定期开窗通风,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。
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: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。在环境密闭、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,应正确佩戴口罩。
接种流感疫苗: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。根据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2—2023)》,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。
及时就医:出现流感样症状(体温≥38摄氏度,有咳嗽或咽喉疼痛)后,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;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,佩戴口罩。
诺如病毒感染
核心知识
诺如病毒是一种高致病、传染性极强的肠道病毒,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,全年均可发生感染,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。主要通过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;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;经呕吐产生的带病毒喷沫传播;接触污染的手、物体和用具。症状:腹泻、呕吐、伴有发热,头痛,儿童症状多为呕吐,成人多发腹泻。严重者出现脱水。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。

预防措施
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。少吃生冷食品,不吃未煮熟、煮透的食物,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。
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。加强晨午检,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。
教室门把手、课桌、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;呕吐物、厕所及时清理和消毒。
多吃新鲜蔬果,多元化饮食。经常锻炼,改善体质。
结核病
核心知识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。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,但主要侵犯肺脏,称为肺结核病。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。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、疲劳不适、盗汗、食欲不振、逐渐消瘦等;呼吸系统症状为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胸部不适、胸闷等。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,长期伴有疲倦、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结核杆菌侵犯脑膜、肠道、肾脏等器官,可有头痛、呕吐、意识障碍、消瘦、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。

预防措施
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。
对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。
加强对教室、宿舍的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适当条件进行空气消毒,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,也可采用84消毒剂喷洒等消毒方式。
加强因病缺勤管理,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。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,对确诊者及时予以抗结核治疗,对结核菌素(PPD)皮肤试验强阳性者建议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实施预防性治疗。
传染病预防小知识
1.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多锻炼,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,以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2. 室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、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,以免交叉感染。
3. 由于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咳嗽、打喷嚏等方式传播,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(发热、咳嗽、流涕)等呼吸道病人。
4. 注意膳食营养及饮食卫生,及时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喝温开水。
5. 根据天气变化适增减衣服,避免着凉。
6. 针对性的预防接种疫苗,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。
7. 留意健康情况,发现有发热、咽喉发红、出疹等症状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。